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竞赛讲述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的积极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选修课程,并顺利完成新学期授课任务。

为了加强对“四史”的理论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制订了《关于“四史”学习教育讲座课程的建设方案》,组织全院教师围绕“四史”教育的教学主题、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形式开展了多次集体备课活动。为丰富“四史”理论教学的形式和内涵,不断将“四史”教育引向深入,学院明确了讲座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依托思政课教学的优势资源,组建了一支由学校领导、学院知名教授,部分中青年教学骨干“三结合”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方面,本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的课程理念,精心选取了6场理论讲座的主题并制作了教学大纲。此次“四史”教育的课程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课程中的6讲内容不仅涵盖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而且增加了延安精神、脱贫攻坚等体现特色的教学模块。10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集全院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举行了“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课程最后一次集体备课会,为高质量开好课程做了充分准备。

“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课程的通知公布后,每日300个的讲座名额迅速被“抢光”。10月5日至10月10日,“四史”理论讲座授课集中展开。任晓伟教授、陈答才教授、张帆副教授、刘力波教授、李后东副教授、殷一博副教授连续6天相继为全校学生讲授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是怎样发展过来的?”“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是怎样走过来的?” “筚路蓝缕:新中国七十年是怎样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怎样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人民中心:中国脱贫事业是怎样取得历史性成就的?”6场专题讲座。6天的时间里,全校共有近2000人次的学生报名参加学习。为更好地发挥“四史”教育在全校的辐射力、影响力,在党委宣传部牵头下,由教务处和和远程教育学院对课程进行全程录制,推动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

通过“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课程的开设,鲜明体现了学校党委在狠抓思政课建设中对立德树人的有力推动,使广大同学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坚定了我校青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也使广大同学在更宽广的历史视野中、更强劲的时代洪流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践行“西部红烛精神”和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之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