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风采 >> 我校优秀辅导员 >> 正文

坚守初心,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精进创新,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一、个人简介

龙卓华,女,汉族,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化学化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过生物、心理、物理、材料、化学等专业累计一千余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工作中爱岗奉献、勤勉敬业,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积极参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教学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坚持开展科学研究,主持校级课题三项、参与省级课题两项,公开发表学生工作相关论文五篇,荣获多项荣誉奖励。

二、工作思路

1.协同创新,搭建思想引领新平台

工作中积极搭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先进思想引领、核心价值观塑造、专业学习指导、远大志向培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分阶段开展适应养成教育、融入引领和立志成才教育,帮助学生适应环境、转换角色、健康成长。举办“开启化学之旅”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报告会,邀请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让新生全面了解学院的光辉历史、发展现状及专业前景,介绍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要求、师资情况等,激发学习热情,树立专业自信;依托学院“教授接待日”精品活动,有针对性的邀请学院优秀教师定期参加教授接待日活动,帮学生解答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组织“校友谈成才”系列交流活动,邀请历届优秀校友返回母校做励志报告或集体座谈会,结合个人成长经历激励学生珍惜韶华,立志成才。每学年共举办各类师生交流活动三十余场,为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提供了良好平台。

2.多措并举,构建学风建设新机制

始终以学风建设为导向设计第二课堂活动,从制度建设、教育引导、细节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营造和谐奋进的优良学风氛围。

协助修订《化学化工学院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化学化工学院学生综合考评实施细则》,制定《班级课堂考勤制度》、《学生晨读自习考勤制度》、《学习型宿舍建设制度》等,构建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良好学风形成;坚持开展“阳光英语学习”活动,开设英语晨读、英语角、外语讲座和经验交流等,所带学生中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语竞赛和高水平外语考试的比例稳步上升;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引导,举办“我的大学梦?我的化学梦”学业规划征集活动,指导学生每学期提交《学习计划》和《学业总结》,督促学生养成定期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以学习型宿舍建设为目标,通过文明宿舍评比、“学霸”宿舍分享、优秀宿舍风采展示等活动,积极推进文明宿舍创建,营造健康和谐的宿舍氛围,构建积极进取的宿舍文化。

3.人文关怀,营造心理健康新氛围

始终把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细致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所带学生中因学业困难引发心理“亚健康”状态人数不断增长的情况,成立“化语化心”心理健康服务队,将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通过提升学业水平来建立自信,引导学生通过专注读书学习来提升境界。

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团,与专业课教师和其他专兼职学生工作负责老师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不同层面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组建朋辈辅导关爱团,选拔培训一批品学兼优的朋辈辅导队伍,帮助身陷困境的同伴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创设精品活动载体,打造学业支持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品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在网络阵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形成学业支持与心理辅导“线上线下”齐抓共进的局面。

4.传承经典,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

结合师范生能力提升需要和个人书法特长,从2013年开始探索实施“墨舞青春--师范生书写能力提升计划”,尝试以书法文化为切入点,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提升免费师范生书写能力的同时,引导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师大有一批热爱书法艺术的教师、有一些积极活跃的书画社团、还有许多书写功底良好的学生,将这些优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定期举办书法讲堂、书友笔会、书法比赛、主题实践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熏陶氛围,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至今共举办书法专题讲座25场,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十余次,累计参与学生人数超过五百人。

5.积极探索,拓展网络思政新空间

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趋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备受学生追捧的网络阵地,积极推进新闻网站、微博、微信、QQ等工作平台建设,致力于聚焦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生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在主管原理科部新闻宣传工作期间,在校内外网站发布各类新闻600余篇,其中校网主页50篇,累计浏览量达五万多次;原理科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超过3000,累计发布消息451篇,累计浏览量为26800余次,在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公布的学院新媒体排名中获得第二名;空间共累计访客七十多万,平均单条消息浏览量超过1000次;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将校园新闻宣传平台建设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公开发表两篇论文,成功申报校级实践创新项目一项并顺利结项。

在工作过程中,逐步把握新媒体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媒体建设工作科学性、坚持新媒体建设工作服务性,致力于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发挥组织动员平台、打造求知探讨平台、推广交流互动平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空范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主要成果

1.2014年荣获陕西省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优秀学员”;

2.2015年荣获陕西省教育工会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

3.2016年荣获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4.2016年荣获陕西师范大学“军训优秀带队干部”;

5.2016年荣获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工作案例”优秀奖;

6.2017年荣获陕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优秀奖;

7.2018年荣获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优秀奖;

8.主持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从“集体成才”现象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

9.主持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实践创新项目《小蜜蜂工作站--理工科基础教学部新闻宣传平台建设》;

10.主持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实践创新项目《墨舞青春--师范生书写能力提升计划》;

11.参与2013年陕西省教育规划项目《陕西省教育科研管理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第三人;

12.参与第五批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高校新媒体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研究》,第三人;

13.《高校宿舍文化现状调研报告-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6月,第一作者;

14.《坚守阵地,创新理念--陕西师范大学理科部文化宣传教育平台建设》,西安商报,2014年9月,第一作者;

15.《成功迈出大学第一步--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案例分析》,理工科基础教学部通识教育成果集,2015年10月,第一作者;

16.《墨舞青春--师范生书写能力培养系列教育活动》,理工科基础教学部通识教育成果集,2015年10月,第一作者;

17.《抗战时期妇女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