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教育部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中国教育报承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结果已揭晓,共有150位辅导员入围,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郝高建位列其中。
据悉,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8年3月启动。经组织推荐、通讯匿名评审、现场答辩,共遴选出年度人物候选人10名,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40名,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150名。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涌现出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号召全校辅导员要以郝高建为榜样,加强学习、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关爱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抓实落小十二载一如既往育桃李
——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郝高建先进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郝高建,男,汉族,1979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国家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和创业指导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连续从事一线辅导员工作12年。
二、工作情况
说起郝高建,熟悉他的老师和学生都会竖起大拇指。留校工作12年以来,他从未离开过辅导员工作战线,先后担任了5届本科生、4届研究生1476名学生的辅导员,发表了21篇科研论文,主持了18项研究课题。他与学生、与学生工作的点滴都记录在了25本共计23万字的工作笔记里。
思想引领:思想教育抓实抓小
“……与之前的学生相比,新入校的这一级学生有明显的特点,自我意识更强,个性更鲜明,如何做好这级孩子的思想引领工作,值得好好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12年的学生工作,郝高建始终坚持抓住不同年代、不同时代学生特点,与时俱进调整和更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相合拍、同进步。
他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用心打造了所在学院的官方微信平台——“逗逗地科”,“用学生的语言讲述他们关注的人和事”,发布政策理论、主题党日、专业知识、新闻动态等内容,把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贯穿各方面、各环节。他先后策划推送了“栓栓和他的糕点”——全国地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申智宇,“她说她要看《大秦帝国》”——中科院硕博连读生、科研达人田东凡等学生身边的榜样。重磅推出“师说”栏目,用学生活泼的语言和独到的视角推送老师,推出的“地科院红人是谁”——教学名师延军平教授,“你知道苏苏为什么叫女神吗?”——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苏惠敏副教授,“原来你是这样的大爷”——潜心实习实践的陈林老师等文章获得师生一致好评,获得近万点击量。设置“解忧杂货铺”平台,让学生把工作生活学业中的困惑在线上匿名提交,积极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全方位互动交流,解决3100余人次的学业、创业、心理和情感问题,受到了青年学生的喜爱、追随和认同。
为了引导理科专业学生学习政治理论,他以《人民日报》为载体,创办“读—思—享”三位一体读报用报工作坊,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实际,建立“每天读报半小时”、读报用报集中学习分享、读书笔记检查讲评等制度,把读报活动搬进课堂、宿舍,采取见缝插针、灵活有效方式,让品读《人民日报》成为青年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真正“读”进去、“深”下去,就一定会大有收获。“读报和读书一样,深度阅读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开阔视野和思路。”这一活动2015年、2016年连续被中宣部《党建》杂志社评为优秀组织单位,2017年3月,获评学校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活动项目。
正是通过身边榜样的带动、学生间的影响带动、老师的言传身教,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思想引领落实落小。
以爱为名:真心真情铸责任
“……昨天见到长海的父亲心里特别难受,屋漏偏逢连夜雨。从目前的病情来看,一需要血小板,二需要钱,而最需要的,是让这个家庭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
郝高建心里,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学习生活工作中一点一滴、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让学生对他充满了信任。特别在碰到突发事件和遇到难关时,他的坚持和呵护,常常让学生和家庭看到希望。
上文笔记里的长海是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8级研究生,“5.1”假期,他突发疾病送往医院,检查发现是早幼粒细胞型(M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郝高建放弃休息立刻赶到医院,垫付了医疗费并在重症监护室外陪护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孩子的父亲从山西赶到医院,身上仅仅带了卖粮食和山羊的2000元钱,面对医院接连开出的3封病危通知书和高昂的医疗费用,长海心灰意冷,老父亲痛苦涕零,家里商量只能放弃。郝高建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对长海父亲说:“你给我三天时间”。很快,他组织党员骨干、学生干部到西安市中心血库捐献B型血小板,自己卷起袖子带头上。同时积极争取学校支持经费6万元,又组织学院师生捐款10万余元。经过及时治疗,长海不仅治愈康复,还顺利毕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郑长海同学勇于与病魔抗争的事迹感动学校的广大师生,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首届“感动春天”自强之星标兵。郑长海在颁奖现场说,“我的命是我的老师和同学给的”,台下的郝高建和同学们眼睛都湿润。“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们作为辅导员,自己的工作不仅关系着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承担着孩子父母的期盼,维系着家庭的幸福,学生无小事,全力以赴才能对得起这份工作。”
“国家现在的资助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了,钱是有了,如何保证每一笔助学金公平公正,做到精准扶贫,光靠看材料找学生代表开会还不够,必须要走进学生家里看看才行。”
“不让任何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失学,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每个学期他都会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每年暑假他都要走访刚录取的困难新生家庭,详细了解家庭困难,送去学院的关怀;每年寒假他都要进行“喜报送家”和“家校谈心”,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业成绩等反馈给家长,搭建家校“连心桥”,为每个困难学生建立档案,实施精准帮扶。同事都知道,“学院建档立卡户的学生名字郝老师根本不用翻笔记本,全部都在脑子里,一家一户清清楚楚”。
近3年,他实地走访困难家庭110余户,足迹遍及新疆、内蒙、甘肃、青海、陕西等8省区,积极开展困难生帮扶专项行动,联系校友设立“博学地理奖学金”、“感恩旅环 情系地信”奖助学金50余万元,帮助43名学生完成学业。“光给钱可能还不够,这些学生从山区考来,本身综合基础比不过城里的学生”,于是他又发动全院教师力量,建立“专业小导师一对一帮扶机制”,一位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联系一位贫困学生,扶贫又扶智。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斯丽木汗同学毕业前,专门给他写了封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因为感恩,所以负责;因为负责,更加感恩。郝老师教会我学会感恩,因此,我决心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长期执教,终身执教。”2017年6月,中央电视台对斯丽木汗同学投身基层、献身教育事业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在学生的眼里,郝高建“是一位24小时在线的班主任”,不管是在校的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郝老师都会有求必应”。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因为使用频率太高,基本一年就要更换一部。目前现有的两个QQ号好友全满,每天面对QQ里弹出的各种咨询,他像弹钢琴般地愉快应对。在同事眼中,郝高建是一部“学生工作的百科全书”,关于学生工作的任何问题,在他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和路径。面对同事们的佩服和点赞,他笑着说:“这没啥,经手的事情多了自然了解得就多”。在他的努力付出下,所带的学生毕业率100%,一次性就业率95.6%,四级过关率超过95%,考研成功率突破52.3%;所带班级、社团荣获省级先进集体5项,所带学生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160余项,2300余人次荣获各类校级奖励。
以生为本:凝聚青年促成长
“……如何衡量一个辅导员当得称职不称职,如果只是自己忙碌而学生毫无作为,这是失败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角和主导。”
一个学校需要有一种文化,一个学院也需要有一种精神,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青年人德行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最佳介质。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郝高建发现地理专业学生因为有野外实习实践的环节,因此同学们喜爱大自然,胸怀宽广,擅长集体协作。在实际工作中,他善于发掘和鼓励同学们的这种优势,经过数十年的丰富和发扬,逐渐形成一种“地科精神”
他把这种精神首先应用在社会实践中。每年,他都坚持亲自带队与学生一道开展社会实践,指导团队分赴汉中勉县、榆林佳县、延安延川、宝鸡凤县、安康紫阳等地进行秦岭水土保持调查、师范生教育宣讲、城市垃圾处理回收、旅游资源普查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安康岚皋官元九年制学校等建立实践基地15个,每年资助困难学生100余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所带服务队3次获陕西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指导学生在重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实践活动被中国共青团、陕西共青团、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其中的“关爱大秦岭”志愿项目多次获得校级以上表彰,2017年10月“关爱大秦岭”志愿实践项目获评陕西高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这种精神也贯穿于学生第二课堂的各个方面。在学校运动会期间,他带着学生一起训练,一起设计海报,一起设计入场式,和学生一起在赛场上为运动员加油,和孩子们一起为失败流泪,一起为胜利欢呼……学院在全校研究生运动会上连续10年蝉联冠军、学校运动会上5次获团体第一名、学校喜迎十九大合唱比赛一等奖。所带班级多次获学校优秀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所在学院连续7年获学校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杨斯涵、陕西省优秀学生干部杨忍、陕西省优秀团员马红丽、宝钢优秀学生奖获得者张香、李双双、李英俊、赵绍梅等众多优秀学子。
当被问及这种“地科精神”到底是什么时,郝高建将其归纳为五句话,即“团结一心的意志、务实担当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奋勇争先的追求、生生不息的传承”,而他本人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以梦为马:理论践行促提升
“……辅导员工作不能是一个吃老本的工作,学生常带常新,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稍不留神就听不懂学生的语言,弄不懂学生的心思。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为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促使自己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辅导员转变,他参加第9期、第27期、第181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2010年12月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研修,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创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证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理论学习与互动交流中加深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理解。传道授业,学无止境,他还承担了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授课任务,累计讲授2000多课时。在《思想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20余项。主持完成团中央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等10余项,2018年主持的“石榴籽工作坊”成功入选陕西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首批建设名单,3次陕西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以及校内奖励30余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工作业绩。
“逗逗地科”微信小编曾经瞒着郝高建推出了一期《师说》——“郝老师,hǎo老师,好老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推出不到二十分钟,点击破千,学校学工系统同仁、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校学生刷屏转发,如雪片儿般的微信留言更是充满温馨与感动。“还记得毕业签工作时不清楚学校怎么样,郝老师居然开车带我去看学校,这是我真心佩服的一位老师”、“虽然是分管领导,可是在我心里,郝老师是一位24小时在线的班主任”、 “感谢大学里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我希望未来的我能变成你的样子”……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郝高建用自己最平凡细微的努力,在辅导员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好一件事容易,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困难, 12年的历练,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方向。冲着学生“郝老师是个好老师”这句话,他将一如既往,一心向前,一路高歌。
三、获奖情况
1、个人获奖
2018年3月:陕西省首批陕西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
2006年、2013年、2014年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13年6月: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12年6月:团陕西省委、陕西省人社厅、陕西省环保厅、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林业厅联合授予陕西省首届“保护母亲河”先进个人
2016年2月: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2011年、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2009年、2011年、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团委书记
2007年、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
2007年、2015年、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军训优秀带队干部
2009年、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2.科研获奖
2012 年10月: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6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11年征文二等奖
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2009年12月: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9年12月: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
2009年6月:陕西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优秀成果奖
2008年9月: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8年11月:陕西高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三等奖